骨关节炎患者的新选择:中西医结合如何实现 “标本兼治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5-07-06 浏览:

膝盖一弯就咯吱响,上下楼梯时刺痛钻心,阴雨天关节像被塞进冰窖…… 骨关节炎带来的折磨,让不少中老年人渐渐失去了散步、买菜的轻松自在。作为骨科医生,经常有患者问:“吃西药能快速止痛,扎针灸能缓解僵硬,可怎么才能既治表又除根?” 今天就来聊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的 “标本兼治” 之道,看看这种模式如何让受损关节重获生机。

先说说骨关节炎的 “标” 与 “本”。从西医视角看,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化是核心问题 —— 就像老化的轮胎花纹逐渐磨平,软骨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裂纹、脱落,进而引发滑膜炎症、骨质增生,这便是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 “标”;而导致软骨退化的深层原因,比如年龄增长带来的代谢减缓、长期负重造成的力学失衡、局部血液循环变差等,则是需要调理的 “本”。中医则认为,骨关节炎属 “痹症” 范畴,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加上风寒湿邪侵袭,导致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标” 为局部肿痛僵硬,“本” 为脏腑功能失调与经络不通。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智慧,正在于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协同。当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时,西医的非甾体抗炎药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就像给沸腾的汤锅加一剂 “退烧药”,迅速减轻疼痛;若伴有积液,穿刺抽液配合局部封闭治疗,可快速缓解肿胀,为后续治疗扫清障碍。但这些方法如同 “救火”,能控制急症却无法逆转软骨退化,这时候中医的调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治疗从 “本” 入手,讲究辨证施治。对于肝肾亏虚的患者,常用杜仲、牛膝、枸杞子等药材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就像给关节 “添柴加火”,增强软骨修复的 “原料供给”;针对气血瘀滞的情况,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络的药物能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让营养物质更顺畅地抵达软骨细胞 —— 这就好比给干涸的土地开通灌溉渠,让 “贫瘠” 的关节组织重新焕发生机。而针灸、艾灸则像 “精准导航”,通过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让僵硬的关节恢复灵活,这种物理刺激还能促进内啡肽分泌,从神经层面增强止痛效果。

在临床中,我们常采用 “阶梯式” 结合方案。急性发作期以西医止痛、消肿为主,配合中药外敷(如麝香壮骨膏、云南白药气雾剂)快速缓解不适;症状稳定后,西医会建议服用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营养软骨的药物,为软骨修复提供 “建材”,同时中医介入调理体质 —— 比如脾虚湿盛的患者加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寒湿痹阻的患者辅以艾灸、中药熏洗驱寒除湿。这种搭配就像给关节做 “系统维护”:西药修 “硬件”(控制炎症、补充营养),中药调 “软件”(改善代谢、增强体质),双管齐下让修复效果更持久。

更关键的是,中西医结合能减少单一治疗的局限性。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而配合健脾和胃的中药(如陈皮、砂仁)可减轻副作用;单纯依赖中药调理,对于重度疼痛可能起效较慢,西医的快速干预能让患者更易坚持治疗。曾有位 65 岁的患者,右膝疼痛反复发作 5 年,吃止痛药就缓解,停药就加重,膝盖还越来越僵硬。我们给他制定了 “急性期口服塞来昔布 + 中药外敷”“缓解期氨基葡萄糖 + 针灸 + 独活寄生汤” 的方案,3 个月后他不仅疼痛消失,走路时膝盖的僵硬感也明显减轻,复查时可见关节间隙的炎症水肿明显消退。

当然,“标本兼治” 离不开患者的配合。在治疗期间,要避免长时间蹲跪、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就像给磨损的轮胎 “减负”;同时坚持股四头肌训练(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 “支撑力”,这与中医 “筋强则骨健” 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以减少体内湿邪,这些细节能为中西医治疗 “助攻”,让疗效事半功倍。

骨关节炎的修复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快速击退疼痛的 “闪电战”,也需要调理体质的 “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就像两位经验丰富的战友,一个精准打击急症,一个深耕根本调理,最终让受损的关节既能摆脱疼痛的困扰,又能重建稳定的功能。如果您正被骨关节炎折磨,不妨试试这种 “标本兼治” 的新选择 —— 让我们一起为关节健康 “双保险”,重拾轻松迈步的幸福感。

作者:周口骨科医院 谢勇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


复制成功

微信号码:15890093358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详情。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