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有辐射?关于妇产科超声的5大谣言一次说清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5-07-12 浏览:

在妇产科诊疗中,超声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从孕期监测到妇科疾病诊断,超声技术以其无创、实时、可重复的优势,成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然而,围绕这项技术的诸多谣言却让不少患者心生疑虑。本文将针对五大常见误区,结合科学证据与临床实践,为您还原真相。

 

 谣言一:超声检查有辐射,会伤害胎儿

真相:超声属于声波,无电离辐射风险  

超声成像的原理是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形成图像,其本质是机械波,而非X光、CT等依赖的电离辐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医学超声检查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未发现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危害。  

临床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孕妇在孕期接受5-6次常规超声检查是安全的,未发现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流产风险增加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医生会严格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在确保诊断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

 

 谣言二:三维/四维超声比二维更高级,必须做

真相:二维超声才是诊断核心,三维四维是辅助  

二维超声通过断层切面观察胎儿结构,是胎儿畸形筛查的基础。三维、四维超声则是通过计算机合成技术,将二维图像转化为立体或动态影像,主要用于观察胎儿体表特征(如面部轮廓)。  

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强调,胎儿严重畸形的诊断依赖二维超声,三维四维技术仅作为补充。例如,胎儿心脏畸形需通过二维超声的多个切面综合判断,三维成像无法替代。因此,盲目追求“四维彩超”并无必要,反而可能因额外费用增加经济负担。

 

 谣言三:超声检查前必须空腹,连水都不能喝

真相:仅特定部位需空腹,妇产科超声无需禁食  

空腹要求主要针对腹部超声(如肝胆脾胰检查),目的是避免胃肠道气体干扰图像质量。但妇产科超声(如子宫、卵巢、胎儿检查)不受进食影响,因为目标器官位于盆腔,与胃肠道无直接关联。  

相反,孕期大排畸检查时,医生常建议孕妇适当进食,以刺激胎儿活动,便于观察肢体和脏器结构。若空腹导致低血糖,反而可能引发头晕、胎动减少等不利情况。

 

 谣言四:超声检查越频繁越好,能早发现问题

真相:过度检查可能带来风险,需严格遵医嘱  

超声虽安全,但长时间、高强度检查可能产生热效应(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尤其在孕早期,胚胎对温度变化敏感。此外,频繁检查可能增加孕妇心理压力,甚至诱发不必要的焦虑。  

临床实践中,孕期超声检查次数通常为5-6次,包括确认妊娠、NT筛查、大排畸、生长监测等关键节点。除非出现异常情况(如胎动减少、阴道出血),否则无需额外增加检查。

 

 谣言五:超声能查出所有胎儿异常,包括智力问题

真相:超声有局限性,无法替代产前诊断  

超声对胎儿结构畸形的检出率约为60%-80%,但受多种因素限制:  

1. 胎儿体位:如手部遮挡面部,可能漏诊唇腭裂;  

2. 羊水量:羊水过少会影响图像清晰度;  

3. 孕妇腹壁厚度:肥胖者图像质量可能下降;  

4. 疾病类型:如先天性代谢病、听力障碍等无法通过超声发现。  

因此,超声结果正常不代表胎儿绝对健康,需结合唐氏筛查、无创DNA等产前诊断技术综合评估。

 

 结语:理性看待超声检查,科学守护母婴健康  

超声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突破,但并非“万能神器”。患者应避免被商业宣传误导,理性看待检查的必要性。同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超声医生操作并解读结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价值。记住:医学检查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非制造焦虑。

作者: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平顶山医疗区 特检科 李林林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


复制成功

微信号码:15890093358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详情。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