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的“隐形探头”:超声如何帮我们看清血管健康?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5-06-10 浏览:

 引言:血管健康的隐形威胁  

血管如同人体内的“生命通道”,负责输送氧气与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然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血管狭窄等病变往往“静悄悄”发展,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爆发可能引发心梗、脑卒中等致命后果。如何早期发现血管隐患?超声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隐形探头”,凭借无创、实时、精准的优势,成为血管健康筛查与诊断的核心工具。

 

 一、超声技术原理:用声波“照亮”血管  

 1. 声波成像:血管的“透视镜”  

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2-20MHz)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与传播特性成像。当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如血管壁、血液、斑块)时,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回声。探头接收这些回声后,经计算机处理形成黑白二维图像,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管腔形态及潜在病变。  

关键技术:  

B型超声: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如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  

彩色多普勒:通过多普勒效应检测血流速度与方向,红色代表血流朝向探头,蓝色代表远离探头,直观显示血流动力学异常。  

频谱多普勒:量化血流速度参数(如峰值流速、阻力指数),辅助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2. 血管内超声(IVUS):深入血管内部的“探针”  

对于冠状动脉等深部血管,传统超声难以穿透组织。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直接获取横截面图像,分辨率达0.1mm,可精准评估:  

斑块性质:区分脂质斑块(低回声)、纤维斑块(中等回声)、钙化斑块(强回声)。  

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最小管腔面积(MLA),若左主干MLA<6mm²或非左主干MLA<2.8mm²,提示需介入治疗。  

支架贴壁情况:确保支架充分扩张,避免贴壁不良导致的再狭窄。

 

 二、超声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全能应用”  

 1. 动脉疾病:从颈动脉到冠状动脉的全面覆盖  

颈动脉斑块筛查:  

  颈动脉是脑卒中的“预警区”。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若IMT>1mm或发现不稳定斑块(低回声、表面不规则),提示脑卒中风险升高。研究显示,超声筛查可使高危人群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0%-50%。  

外周动脉疾病(PAD):  

  下肢动脉超声可评估动脉狭窄程度。例如,踝肱指数(ABI)<0.9结合超声显示的血流速度减慢,可确诊PAD,指导药物治疗或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病变:  

  IVU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不可或缺。一项临床研究显示,IVUS指导的支架植入术相比单纯造影,再狭窄率从15%降至5%,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0%。

 

 2. 静脉疾病:从血栓到曲张的精准诊断  

深静脉血栓(DVT):  

  超声是DVT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95%。通过观察静脉腔内低回声血栓、血流信号消失及静脉扩张,可明确血栓位置与范围。例如,急性DVT表现为新鲜低回声血栓,而慢性DVT则因纤维化呈现高回声。  

静脉曲张:  

  超声可评估静脉瓣膜功能,检测反流时间与程度。结合彩色多普勒,可分级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辅助制定压迫疗法或手术方案。

 

 3. 特殊场景:胎儿与术后血管监测  

胎儿血管检查:  

  产前超声可评估胎儿心脏结构与血流,早期发现先天性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  

术后随访:  

  血管支架、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超声可动态监测支架内再狭窄、人工血管通畅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超声VS其他影像技术:如何选择?

技术

优势

局限性

适用场景

超声

无创、实时、无辐射、成本低

深度限制(如肥胖或气体干扰)、操作者依赖性

筛查、随访、动态监测

CT血管造影(CTA)

高分辨率、三维重建、覆盖全身血管

辐射暴露、需碘造影剂(过敏风险)

复杂血管病变(如动脉夹层)诊断

MRI血管成像(MRA)

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高

耗时长、禁忌症(如起搏器)、成本高

脑动脉瘤、静脉畸形等精细结构显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金标准、精准显示血管解剖

有创、辐射、成本高

介入治疗指导、复杂病变确诊

 

选择建议:  

筛查与随访:优先选择超声,成本低、无辐射。  

复杂病变确诊:结合CTA或DSA。  

冠状动脉介入指导:IVUS为“金标准”。

 

 四、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与未来展望  

 1. 患者准备与检查流程  

颈动脉超声:穿宽松领口衣物,避免佩戴项链。  

腹部血管超声:空腹8小时,减少胃肠气体干扰。  

检查过程:涂抹耦合剂,探头轻压皮肤,无明显疼痛,时长15-30分钟。

 

 2. 技术局限性与解决方案  

微小病变漏诊: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斑块检测敏感度。  

操作者依赖性:推广标准化培训与AI质控系统。

 

 3. 未来发展方向  

弹性成像:通过检测组织硬度,评估斑块稳定性(如软斑块易破裂)。  

分子超声:利用靶向微泡对比剂,识别炎症或血栓分子标志物。  

便携式超声:推动基层医疗与家庭健康监测,实现“早筛早诊”。

 

 结语:守护血管健康,从“隐形探头”开始  

超声技术以无创、精准、实时的优势,成为血管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从颈动脉斑块筛查到冠状动脉介入指导,从深静脉血栓诊断到术后随访,超声贯穿血管疾病防治的全周期。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高危人群,可早期发现隐患,将心脑血管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未来,随着AI与超声的深度融合,这把“隐形探头”将更加智能,为我们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 彭星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


复制成功

微信号码:15890093358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详情。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