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其波形变化能够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在心电图异常中,P波异常、异常Q波和ST-T改变是常见的几种情况,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以下是对这三种心电图异常的详细科普。
一、P波异常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即心房肌细胞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的过程。P波异常通常意味着心率异常或心房存在病变。
1.心率异常:当P波形态、方向及频率发生改变甚至消失时,可能提示心律失常。例如,房扑或房颤时,P波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高矮不一的f波或锯齿样波形。
2.心房病变:P波形态的变化还可能反映心房的大小或电流活动的异常。右心房扩大时,P波增高;左心房扩大时,P波变宽或呈现双峰。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房肥大时,P波时程延长,出现二尖瓣型P波。肺心病等导致右心房肥大时,P波尖而高耸,称为肺型P波。
二、异常Q波
Q波是QRS波群中的一部分,代表心室除极的早期阶段。异常Q波通常指Q波的时限超过正常范围,或在不应当出现Q波的导联上产生Q波。
1.心肌梗死:异常Q波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心电图表现之一。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局部电活动消失,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波加深、宽度增加。梗死性Q波(病理性Q波)通常出现在梗死相关导联上,对心肌梗死的定位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非心肌梗死因素:除了心肌梗死外,异常Q波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心肌炎、肺气肿、肥胖、妊娠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从而在心电图上产生异常Q波。然而,这些异常Q波通常不具有梗死性Q波的特征性表现。
三、ST-T改变
ST-T改变是指心电图上ST段和T波的异常变化。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后的等电位线,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
1.心肌缺血:ST-T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导致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低平。这些变化通常出现在与缺血部位相关的导联上。
2.心肌病变:除了心肌缺血外,心肌炎、心肌肥厚、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变也可能引起ST-T改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从而在心电图上产生ST-T改变。
3.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导致ST-T改变。电解质紊乱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在心电图上产生异常波形。
4.非特异性改变:部分情况下,ST-T改变可能并无特异性,可能与生理因素、药物作用或其他非心脏疾病有关。这些改变通常不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
P波异常、异常Q波和ST-T改变是心电图异常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和可能的病变。然而,心电图的解读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发现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作者:民权县中医院 心电图室 张丹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