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感染和出血等情况,对于恢复患者血液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了解输血常识对于守护生命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关于输血常识的科普文章,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输血。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与血型分类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参与凝血功能,而血浆则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一种分类方式,主要基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和Rh血型。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血有B抗原,AB型血同时有A和B抗原,而O型血则没有A和B抗原。Rh血型系统中,则存在多种抗原,其中D抗原最为普遍且具有免疫原性。
二、输血的过程与适应症
输血的过程包括采血、分离血液、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输血等步骤。在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合,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严重贫血、出血、创伤、手术、感染和器官移植等。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功能,提高生存率。然而,输血也存在禁忌症,如血型不符、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和过敏反应等。
三、输血的速度与注意事项
输血速度不可过快,以免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输血前15分钟速度为每分钟10-15滴,之后如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输血速度可调整为每分钟30滴左右。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输血后受血者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输血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等。
过敏反应是输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发热反应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以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指献血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受血者的身体,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肝功能异常等,治疗困难且死亡率较高。
输血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因素,如HIV、HCV、HBV、梅毒、疟疾等。因此,在输血前必须严格筛选献血者,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五、如何保障输血安全
为了保障输血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医生在输血前应仔细核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合。同时,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判断是否存在输血禁忌症。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院的管理,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六、结语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了解输血常识,包括血液的基本组成、血型分类、输血的过程与适应症、输血的速度与注意事项以及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等,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医疗机构和患者也应共同努力,加强输血安全管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信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刘如平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