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长河中,女性经历了青春期、育龄期,随后步入围绝经期,这是生命自然演变的过程,如同花朵经历盛放后逐渐迈向凋零,但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与风采。围绝经期,这一特殊阶段,虽然伴随着身体与心理的变化,却也是女性智慧与魅力并存的时期。本文将从妇瘤科的视角出发,为广大女性提供一份科学、全面的围绝经期症状舒缓指南,帮助大家优雅地应对这一时期的挑战。
一、围绝经期:生命的自然过渡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完全停止排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但因人而异,早至40岁或晚至60岁都有可能。围绝经期不仅是生殖功能的转变,更是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功能调整的时期。
卵巢功能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内的卵泡数量逐渐减少,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直至最终停止。
身体的变化
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女性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等一系列症状,这些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心理的变化
围绝经期女性可能面临身份角色的转变、家庭责任的变化以及对自身衰老的担忧,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加剧身体症状的不适。
二、妇瘤科视角:科学认识围绝经期症状
妇瘤科作为专注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防治的学科,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妇瘤科医护人员看来,围绝经期症状虽属生理变化,但科学管理和合理干预对于提高女性生活质量、预防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潮热与出汗
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
应对:穿着透气、吸汗的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辛辣、热性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失眠与睡眠障碍
原因:激素水平变化、夜间潮热、心理压力等均可导致。
应对: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可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
情绪波动与抑郁
原因:激素水平波动、生活压力、对衰老的恐惧等。
应对: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参加社交活动,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泌尿生殖道症状
原因:雌激素减少导致阴道干涩、尿频、尿急等。
应对: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润滑剂改善阴道干涩,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必要时可使用雌激素软膏或阴道栓剂。
骨质疏松与骨折风险
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加速。
应对: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量进行户外运动,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三、优雅应对: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自我管理
围绝经期症状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自我管理,女性可以优雅地度过这一时期,保持身心健康。
均衡饮食
饮食应多样化,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增加豆制品、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瑜伽、太极等,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保持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阅读、旅行、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丰富生活,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
定期体检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骨密度检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合理使用药物
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如雌激素替代疗法、抗抑郁药物等。但需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医嘱,避免自行滥用。
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症状与肝肾阴虚、气血失调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法改善症状,但需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特别提醒:妇瘤科视角下的疾病预防
妇瘤科医生特别提醒,围绝经期女性应关注以下疾病的预防:
乳腺癌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超声、钼靶X线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乳腺结节、肿块等异常。
子宫内膜癌
如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
卵巢癌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如出现腹胀、腹痛、尿频等症状,应警惕卵巢癌的可能,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骨质疏松与骨折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五、结语:花期未央,优雅绽放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一种转变,但绝非终点。通过科学认识围绝经期症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进行自我管理,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这一时期保持身心健康,优雅地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记住,花期未央,让我们以更加从容、自信的态度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作者: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侯俊红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