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官方网站

河南交通广播 FM104.1 河南音乐广播 FM88.1 河南农村广播FM107.4

全国服务热线 1589009335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58900933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全国咨询热线:

15890093358

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18号

麻醉不是“睡一觉”: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3-12-23 浏览:

在医疗领域,麻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它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免受疼痛的折磨,为外科医生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条件。然而,在大众的认知里,麻醉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睡一觉”,这种误解使得很多人对麻醉缺乏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揭开麻醉神秘面纱的重要性,带大家深入了解麻醉。

一、麻醉的分类

1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就像给患者的大脑来了一场“深度睡眠”,患者会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它主要通过静脉注射、吸入或两者结合的方式给药。静脉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这种麻醉方式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常与其他麻醉方式联合使用。例如,在一些短小的门诊手术中,可能会先使用静脉麻醉让患者迅速入睡,完成手术后再逐渐苏醒。吸入麻醉:患者通过面罩或气管导管吸入麻醉气体,这些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再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大脑,产生麻醉效果。吸入麻醉的优点是麻醉深度容易调节,苏醒也相对较快。在大型手术中,常常会持续吸入麻醉气体来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静吸复合麻醉: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全身麻醉方式,它结合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优点。先通过静脉注射快速诱导麻醉,然后再吸入麻醉气体维持麻醉深度,既能快速起效,又能根据手术需要灵活调整麻醉深度。

2 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就像给身体的某个“区域”按下了“暂停键”,让特定区域的痛觉消失,但患者意识清醒。它主要包括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下半身或身体特定区域失去痛觉。常用于下肢手术、腹部手术等。腰麻则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更快,效果更确切,但可能会出现头痛等并发症。神经阻滞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比如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下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用药量少、麻醉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等优点。

3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就像给手术部位“涂了一层保护膜”,只在手术局部区域产生麻醉效果,患者意识清醒,且能感受到手术操作但无疼痛感。它适用于一些浅表的小手术,如皮肤切口缝合、拔牙等。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二、麻醉前的准备

1 患者评估

麻醉医生在手术前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过敏史等。例如,如果患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麻醉医生需要评估这些疾病对麻醉和手术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 禁食禁水

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一般来说,成人术前需要禁食8 - 12小时,禁水4 - 6小时;小儿的禁食禁水时间相对较短,但也要根据年龄和手术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新生儿和婴幼儿术前禁食4 - 6小时,禁水2 - 3小时。

3 心理准备

很多患者会对麻醉和手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顺利进行。麻醉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向他们解释麻醉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患者自己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三、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

1 生命体征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这些指标就像患者身体的“晴雨表”,能及时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例如,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麻醉药物过量或不足、手术刺激等原因导致的,麻醉医生需要及时调整麻醉方案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麻醉深度调节

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身体反应,精确调节麻醉深度。如果麻醉过浅,患者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疼痛、体动等情况,影响手术进行;如果麻醉过深,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循环不稳定等严重并发症。麻醉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刺激强度以及一些特殊的监测指标(如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来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麻醉深度。

3 液体管理

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失血、出汗等原因导致体液丢失,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液体管理。他们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等因素,合理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四、麻醉后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1 苏醒延迟

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逐渐苏醒。但如果出现苏醒延迟,即超过预计的苏醒时间仍未清醒,可能是麻醉药物过量、代谢异常、低体温、脑部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麻醉医生会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给予拮抗药物、保暖、纠正代谢紊乱等。

2 恶心呕吐

这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麻醉药物、手术类型、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麻醉医生会在术前预防性使用一些止吐药物,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会根据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止吐治疗,并调整患者的体位,防止误吸。

3 疼痛

麻醉效果消退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手术部位的疼痛。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如患者自控镇痛(PCA)泵。PCA泵可以让患者自己根据疼痛情况按压按钮,给予一定剂量的镇痛药物,达到个性化的镇痛效果。

4 呼吸抑制

全身麻醉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麻醉医生会在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呼吸抑制,会及时给予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治疗,直到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五、麻醉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1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与成人有很大不同,麻醉对他们的影响也有其特殊性。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麻醉药物的用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同时,儿童在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哭闹、不配合等情况,麻醉医生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安抚他们,如使用适合儿童的麻醉诱导方式、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等。

2 老年人

老年人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也有所减退。麻醉对老年人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等。麻醉医生在为老年人进行麻醉时,会更加谨慎地评估他们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孕妇

孕妇的麻醉需要特别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时,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和方法。例如,椎管内麻醉常用于剖宫产手术,因为它可以避免全身麻醉药物对胎儿的抑制作用。同时,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六、麻醉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1 精准麻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麻醉成为了未来麻醉发展的方向。精准麻醉通过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实现对麻醉深度、药物剂量等的精确控制,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等技术的应用,为精准麻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这种镇痛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例如,将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联合使用,或者结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镇痛。

3 人工智能在麻醉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麻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大量的麻醉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决策、预测并发症风险、优化麻醉方案等。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信息等实时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提醒麻醉医生采取措施。

总之,麻醉绝不是简单的“睡一觉”,它是一门复杂而严谨的学科,涉及到生理、病理、药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从麻醉前的准备到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再到麻醉后的护理和康复,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对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消除对麻醉的恐惧和误解,同时也更加尊重和信任麻醉医生的工作。在未来的医疗发展中,麻醉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郑州市骨科医院 手术室 马超华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