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官方网站

河南交通广播 FM104.1 河南音乐广播 FM88.1 河南农村广播FM107.4

全国服务热线 1589009335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58900933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全国咨询热线:

15890093358

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18号

青少年考试焦虑:考前失眠、胃痛是心理问题吗?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5-07-11 浏览:

随着考试临近,许多青少年会出现失眠、胃痛、心慌等症状,家长常误以为是体质差或吃坏了肚子,却忽略这可能是考试焦虑的躯体化表现。当青少年被考试焦虑缠上时,身体往往会先发出警报,如失眠、胃痛、头痛、心悸…… 这些看似是生理不适的症状,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它们到底算不算心理问题?

1、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达

人的身体和心理就像一对紧密相连的伙伴,当心理压力过大时,身体常常会 用各种不适来传递信号,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躯体化”。对于青少年来说,考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压力源,尤其是中高考这类被赋予人生分水岭意义的考试,更容易引发强烈的心理波动。

大脑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压力反应的指挥中心。当青少年过度担忧考试结果时,这个轴会被激活,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皮质醇等压力激素。这些激素在短期内能让人注意力更集中,但长期过量分泌则会扰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一方面影响胃肠道蠕动导致胃痛、恶心;另一方面干扰睡眠周期引发失眠、多梦;刺激血管收缩造成头痛、头晕。

2、区分正常与异常情绪的边界

正常焦虑在考试结束后会迅速缓解;而异常焦虑可能在考试前数周就开始出现,考试结束后仍持续存在。正常焦虑主要表现为对考试的担忧,不影响吃饭、睡觉和人际交往;异常焦虑则会导致食欲骤降、彻夜不眠、拒绝与同学交流,甚至出现逃学、撕毁试卷等极端行为。正常焦虑虽然让人不适,但能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异常焦虑会让人感到失控,产生我完蛋了、考不好人生就毁了等灾难化想法,伴随强烈的恐惧和无助感。

3、考试焦虑背后不只是怕考砸那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考试焦虑就是怕考不好,但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复杂的心理动因。有些青少年将考试成绩与自我价值画等号,认为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没用,这种完美主义认知让他们对失误极度敏感。而家长的我们都是为你好、老师的这次考试决定你能不能进重点班,这些话语看似是鼓励,实则将考试与未来前途强行捆绑,让青少年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另外,曾有过考试失利后被批评、嘲笑的经历,会让青少年对考试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恐惧,即使后来成绩提升,这种恐惧也难以消除。考试结果的未知性也会让部分青少年感到不安,他们通过过度焦虑来获得一种我在努力应对的掌控感,反而陷入内耗。

4、破解考试焦虑,缓解身体不适

针对于失眠的缓解,应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通过深呼吸练习放松神经;喝一杯温牛奶,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如果躺在床上30分钟仍未入睡,可起来做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拉伸、听舒缓的音乐,直到有困意再回到床上。

针对于胃痛的缓解,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吃饭时细嚼慢咽,减少胃部负担;通过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揉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和的胃药缓解症状。

每天抽出20分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跳绳、打篮球等,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有效缓解焦虑;可以写焦虑日记,把担心的事情写下来,相当于给大脑减负,避免思绪反复纠缠。

5、调整认知模式

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成绩预期,避免说你一定要考进前10名、考不好就对不起我们的付出等话语,多表达尽力就好、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支持你,让青少年感受到被爱不是因为成绩好。

告诉青少年一次考试成绩不能定义你的能力,考得好是努力+状态好的结果,考得不好可能是复习方法需要调整、运气差一点,避免将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够好。同时告诉青少年考前紧张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说明你重视这次考试,与其对抗焦虑,不如学会与它共处。

考试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道关卡,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当考前失眠、胃痛等躯体症状出现时,它们更像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压力。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不准紧张,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和紧张做朋友。毕竟,比起考试成绩,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路上的每一次 考试。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程新强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