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时,家长应如何紧急处理?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5-06-25 浏览:

 引言  

"孩子突然喘不过气,我该怎么办?"这是许多哮喘儿童家长在急性发作时面临的恐慌。事实上,掌握科学的紧急处理方法,能在关键时刻为孩子争取救治时间,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为您详细解析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家庭急救步骤。  

 

 一、立即识别发作信号:黄金5分钟的判断  

 1. 典型症状  

 呼吸异常:呼气时出现高调哨笛音(喘鸣),呼吸频率增快(婴儿>50次/分钟,幼儿>40次/分钟)。  

 体态改变:孩子被迫前倾坐位,双手撑膝辅助呼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  

 伴随表现:口唇/指甲青紫(缺氧表现)、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嗜睡、无法完整说句子。  

 

 2. 需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  

 说话断续或仅能单字表达  

 意识模糊或呼之不应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小时无缓解  

 血氧饱和度(经皮监测)<92%  

 

 二、家庭急救四步法:从用药到送医的全流程  

 1. 第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调整:让孩子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前倾,解开领扣和裤带,避免压迫胸腔。  

 环境控制:立即开窗通风,远离过敏原(如宠物、花粉),关闭空调/暖气避免冷空气刺激。  

 

 2. 第二步:规范使用急救药物  

 首选药物:沙丁胺醇气雾剂(SABA)  

   剂量:2-5岁儿童每次2喷(每喷100μg),5岁以上每次4喷,通过储雾罐吸入。  

   频率:每隔20分钟可重复一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8喷。  

 联合用药:若家中备有雾化器,可同步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雾化,每日2次。  

 

 3. 第三步:持续观察与记录  

 监测指标:记录呼吸频率、口唇颜色变化、用药时间及反应。  

 异常处理:若出现手抖、心悸等β受体激动剂副作用,需减少剂量;若发生真菌性口腔炎,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4. 第四步:决定是否送医  

 需立即送医的情况:  

   意识改变(嗜睡、昏迷)  

   血氧饱和度持续<92%  

   吸入SABA后PEF(呼气峰流速)下降>20%  

 送医准备:携带孩子病历、近期肺功能报告及急救药物,途中保持半卧位并持续吸氧(如有条件)。  

 

 三、家庭急救的常见误区与专家建议  

 1. 误区一:"激素副作用大,拒绝使用"  

 真相: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直接作用于肺部,全身吸收量<1%,长期使用不会影响生长发育。研究显示,规范使用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50%。  

 

 2. 误区二:"雾化治疗可以替代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家庭雾化适合稳定期维持治疗,但急性发作时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送医。若使用SABA后PEF恢复>80%预计值,可继续观察;若<50%则需立即就医。  

 

 3. 误区三:"孩子不配合雾化,强行治疗"  

 科学建议:哭闹时雾化效果降低60%,可通过喂奶、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安抚。选择带卡通图案的面罩,或改用咬嘴式雾化器提高依从性。  

 

 四、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家庭哮喘管理网络  

 1. 制定书面行动计划  

 与医生共同制定包含药物剂量、送医指征、联系方式的应急卡片,张贴在家中显眼处。  

 

 2. 定期环境检测  

 使用尘螨检测仪监测床品,每月用60℃热水清洗被褥,室内湿度维持40%-60%。  

 

 3. 开展呼吸训练  

 教授孩子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日练习10分钟,增强呼吸肌力量。  

 

 结语  

哮喘急性发作的家庭处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通过规范使用急救药物、精准识别送医指征、构建预防性管理网络,家长能显著降低孩子发生严重哮喘的风险。记住:冷静是急救的前提,科学是安全的保障。当孩子出现喘息加重时,请立即启动应急计划,为生命争取每一秒的先机。

作者: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丁春杰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


复制成功

微信号码:15890093358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详情。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