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领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正逐渐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围术期康复护理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加速康复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康复指导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骨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的康复护理要点。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除了常规的身体检查,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因素。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康复效果。通过详细的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围术期的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功能锻炼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举办康复讲座等方式,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3、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患者术后康复的基础。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营养干预。例如,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二、术中护理配合
1、维持患者体温
术中低体温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风险增加等并发症。因此,术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调节手术室温度等,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液体管理
合理的液体管理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失血量等因素,精确计算液体的输入量和速度。避免过度输液导致患者肺水肿、组织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与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的器械和物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
三、术后康复指导
1、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如药物镇痛、物理镇痛等,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是骨科加速康复的核心内容。术后应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如站立、行走等。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对于感染,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伤口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使用抗凝药物、下肢气压治疗等方法进行预防。对于压疮,应定期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骨科加速康复围术期康复护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通过术前全面评估与准备、术中精细护理配合以及术后科学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希望广大患者和家属能够重视围术期的康复护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战胜疾病。
作者: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杨艳阳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