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气温骤降。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很多老年人都认为腿脚发凉是正常事,
偏偏这些“正常事“,很可能是“腿梗”的警报。大家经常听说“脑梗”“心梗”,可“腿梗”又是什么呢?
“腿梗”又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血管也会如同脑血管、心脏血管一样发生阻塞,从而引起下肢动脉缺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这就叫做“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虽然大家对“腿梗”认知比“心梗”和“脑梗”少,但它的危害一点也不小,一但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腿梗”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超过7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20%左右。
什么人容易发生“腿梗”?
“腿梗”的高危人群可以总结为“两大,两少,九高”:
两大:烟瘾大,年龄大;
两少:运动量少,慢性肾功能不全;
九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液粘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炎性指标、高精神压力。
由于致病因素相似,发生过“脑梗”、“心梗”的患者,需尽早去筛查一下有没有“腿梗”的可能,房颤、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腿梗”的发生。
“腿梗”有什么症状?
“腿梗“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急性腿梗由于发病急骤、症状明显,患者大多会及时就医。典型的症状为 “6P”症状:即疼痛(pain) 、 苍白 (pallor) 、 无脉 (pulselessness ) 、麻痹(paralysis )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和冰冷(poikilothermia) 。慢性腿梗由于起初症状不明显,休息后能恢复,往往导致延误就诊。
五步法----教您在家发现“腿梗”
第一步:“看一看”:看看自己双下肢的颜色,有没有变白或变紫变暗;
第二步:“摸一摸”:摸一下双下肢的温度,凉不凉;
第三步:“搭一搭”:搭搭自己的足背动脉,看看跳动减弱没减弱,两边对比一下;
第四步:“走一走”:以正常的速度走一段路,感觉一下下肢有没有酸痛不适;
第五步:“量一量”:量量自己上肢的血压和下肢的血压。
如果有足部的颜色、温度的变化,足背动脉变弱或者消失,走路后下肢的酸痛不适,下肢的血压比上肢低很多,此时需要前往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就诊。
“腿梗”该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动脉硬化属于全身性动脉疾病,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加强下肢运动锻炼从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注意足部护理避免损伤等均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于早、中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及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一般情况不佳,合并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
如何预防“腿梗”?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两大,两少,九高”的危险因素,戒烟,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足部保暖 防烫伤
穿着合脚的鞋及干燥的厚袜子,避免热水烫脚,谨防暖水袋、暖宝宝等烫伤。
足部护理
每天洗脚,及时治疗脚癣等足部真菌感染,修剪趾甲时要小心,有甲沟炎、鸡眼或老茧要去正规医院处理。
及时就医
发现皮肤溃疡或损伤的迹象时第一时间就诊。
作者: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牛国浩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