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表情是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 “语言”,然而,面瘫却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 “风暴”,瞬间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面瘫,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患者一侧面部肌肉突然瘫痪,无法自如控制表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不仅影响外貌形象,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古老的针灸疗法在面瘫治疗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功效,为患者点亮了恢复正常面容的希望之光。
一、面瘫的 “来龙去脉”
面瘫通常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更为常见,多由面神经受损引起。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侵袭面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进而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寒冷刺激也是一大诱因,面部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尤其是在冷风直吹后,面神经局部血管痉挛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营养面神经的血供受阻,最终引发面瘫。此外,中耳乳突炎等耳部疾病波及面神经,外伤导致面神经损伤等,也可能导致面瘫的发生。
面瘫发病往往较为突然,患者一觉醒来,可能就发现自己面部出现异样。患病一侧面部肌肉松弛,眼睑下垂,眼裂增大,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俗称 “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流口水,在做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面部动作时,患侧肌肉无力完成,严重影响面部对称性与正常功能。
二、针灸:面瘫治疗的 “中流砥柱”
针灸治疗面瘫依据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人体面部是多条经络循行汇聚之处,如阳明经、少阳经等,它们与脏腑相连,气血通过经络滋养面部肌肤与肌肉,维持面部正常活动。当面瘫发生,意味着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面部肌肉失去濡养。
针灸通过毫针刺激特定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等作用。一方面,针刺穴位能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受损神经提供充足营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就如同为干涸的土地引来清泉,让受损的面神经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从整体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驱散侵袭面部的风邪、寒邪等病邪,从根本上解决面瘫发病的内在因素。而且,针灸的良性刺激还能激活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防止肌肉萎缩,通过反复刺激穴位,让面部肌肉逐渐恢复往日的力量与协调性。
三、针灸治疗面瘫的穴位选取与针法运用
1.阳白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 1 寸。此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针刺阳白穴可疏通少阳经气,激发阳气上行,改善额部肌肉运动功能,对于抬眉困难的面瘫患者效果显著。针法上,多采用平刺法,将毫针沿皮下刺入一定深度,轻轻捻转针柄,以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促使经气运行,带动额部肌肉恢复活力。
2.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它归属足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四白穴能疏通阳明经气血,濡养眼周及面部肌肉,增强眼轮匝肌力量,帮助患者改善眼睑闭合不全问题。进针时,可稍向内上方斜刺,避开眶下孔内的血管、神经,得气后,患者会感到眼周有明显酸胀感,犹如给疲劳的眼肌注入能量,助力其恢复正常收缩功能。
3.颧髎穴: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颧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针刺该穴可调和面部多条经络气血,改善面颊部肌肉麻痹状态,对纠正口角歪斜起着关键作用。操作时,一般直刺或斜刺,深度适中,以针感向面部四周扩散为佳,激发经气,唤醒沉睡的面颊肌肉,使其重新响应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
4.地仓穴:位于口角旁 0.4 寸,上直对瞳孔。作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地仓穴与口角运动紧密相关,刺激此穴能直接作用于口周肌肉,增强肌肉收缩力,改善流口水、口角下垂症状。常采用透刺法,如向颊车穴透刺,一针贯穿两穴,加大刺激范围,让口周经络气血得以充分疏通,犹如搭建起口周肌肉运动的 “桥梁”,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5.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临近面神经出颅部位,针刺翳风穴可祛风通络,减轻面神经水肿,对因病毒感染、受寒等引起的面神经炎症有良好的消炎消肿作用。进针时,向对侧乳突方向深刺,以患者耳部产生酸胀感并向面部放射为度,为面神经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四、针灸治疗面瘫的疗程与康复过程
针灸治疗面瘫一般遵循早期、中期、晚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
1.早期:即发病 1 周内,病情处于急性期,此时面神经水肿明显,针灸治疗以浅刺、少针为主,选取少量关键穴位,如翳风、阳白等,轻刺激以疏通经络,避免过度刺激加重水肿。每周可治疗 2 - 3 次。
2.中期:发病 1 - 3 周,水肿逐渐消退,可适当增加针刺穴位与刺激强度,全方位调节面部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每周治疗 3 - 4 次,持续 2 - 3 周。
3.晚期:发病 3 周以后,进入恢复期,此时重点在于巩固疗效,强化面部肌肉功能训练,针灸穴位更加精准,配合电针、艾灸等疗法,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面部表情肌协调性。每周治疗 2 - 3 次,疗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一般持续 1 - 3 个月。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配合自我康复锻炼至关重要。如对着镜子做皱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多次,每日坚持练习,以强化针灸治疗效果,加速面部功能恢复。
五、针灸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优势互补
在面瘫治疗领域,针灸与现代医学联合应用展现出诸多优势。
一方面,在急性期,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面瘫,现代医学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针对性治疗,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为后续针灸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此时,针灸则侧重于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两者协同,双管齐下,最大程度减轻面神经损伤。
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康复技术,如面部肌电图检测,能精准评估面神经受损程度、肌肉功能状态,医生依据这些客观数据调整针灸穴位、针法以及康复训练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例如,肌电图显示某组面部肌肉恢复缓慢,可在针灸治疗时加大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力度,配合更具针对性的康复动作,提高治疗精准度,让患者更快重拾灿烂笑容。
总之,面瘫虽然令人困扰,但针灸这一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为面瘫患者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康复之路。通过精准的穴位刺激、合理的疗程安排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患者有望逐渐摆脱面瘫的阴霾,恢复面部往日的灵动与自信,再次绽放灿烂笑容,拥抱美好生活。
作者:浚县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刘华宇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