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官方网站

河南交通广播 FM104.1 河南音乐广播 FM88.1 河南农村广播FM107.4

全国服务热线 1589009335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58900933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全国咨询热线:

15890093358

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18号

针灸奇招:缓解痛经、月经不调,呵护女性生理期健康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4-11-27 浏览:

对于广大女性而言,生理期的健康状况常常牵动着身心的每一根神经。痛经的折磨、月经不调带来的烦恼,如影随形地困扰着许多女性朋友,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甚至情绪状态。在传统医学的宝库中,针灸作为一项神奇的疗法,正逐渐崭露头角,为女性生理期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生理期困扰:痛经与月经不调的 “真面目”

痛经,堪称女性生理期的 “头号大敌”。它可不是简单的经期腹部隐痛,而是常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尚可忍受,重者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让女性在生理期那几日如同 “渡劫” 一般。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引发疼痛;继发性痛经则常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等器质性病变。

月经不调同样让女性苦不堪言,其涵盖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提前或推迟 7 天以上,甚至数月一行;月经量异常,月经量过多如 “血崩”,或过少点滴即净;月经经期长短不定,有的持续十几天淋漓不尽,有的短短一两天便草草收场。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内分泌失调是常见 “元凶”,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影响激素分泌,进而打乱月经节奏。生活压力、情绪波动、过度节食减肥、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都可能成为月经不调的诱发因素。

二、针灸疗法:中医经络理论的精妙运用

针灸依据中医深厚的经络气血学说。人体经络系统仿若一张无形却精密的网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气血在其中周流不息,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当女性生理期出现问题,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若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易致痛经、月经不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化生不足,血海空虚,月经量少;肾藏精,主生殖,肾虚则冲任不固,月经周期紊乱。

针灸时,毫针精准刺入特定穴位,宛如开启身体自愈的 “开关”。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使阻滞的气血重新畅行,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从根本上减轻痛经疼痛。例如,对于因寒凝血瘀导致的痛经,针刺穴位能驱散寒邪,温通血脉,通则不痛。另一方面,调节脏腑功能,促使肝、脾、肾各司其职,恢复对月经周期、经量的正常调控。对内分泌系统而言,针灸还能影响激素分泌水平,调整紊乱的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重建规律的月经节律。

三、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的常用针灸穴位

1.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堪称调节女性生理期问题的 “万能穴”。对于痛经,刺激三阴交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尤其对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能有效舒缓子宫痉挛。在月经不调方面,无论是月经量少的气血亏虚,还是月经量多的血热妄行,或是月经周期紊乱,三阴交都能发挥调节三阴经气血、平衡内分泌的作用,帮助月经回归正轨。

2.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它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小肠的募穴,为人体元气汇聚之地,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于痛经,艾灸关元可温暖胞宫,驱散下焦寒湿,缓解寒凝胞宫型痛经。对月经不调,尤其是因肾阳虚衰、冲任虚寒导致的月经推迟、量少、色淡,艾灸关元能温补肾阳,促进气血化生,使月经按时而至、量色正常。

3.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顾名思义,与血密切相关,为足太阴脾经穴位,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能。在痛经时,针刺血海可活血理气,改善盆腔气血瘀滞状态,减轻疼痛。对于月经不调,若月经量少,刺激血海可促进气血生成,增加经量;若月经量多,血海又能收摄气血,防止失血过多,双向调节,维护月经平衡。

4.合谷穴: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别看合谷穴远离腹部、盆腔,它却有着神奇的止痛效果,中医有 “面口合谷收” 之说,其实它对痛经止痛同样有效。针刺合谷穴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号传导,缓解子宫痉挛引发的疼痛,常与三阴交等穴配伍使用,增强止痛之功,为痛经女性雪中送炭。

四、针灸治疗的疗程与注意要点

针灸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通常也需遵循一定疗程。对于痛经,尤其是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开始治疗,每周 2 - 3 次,连续 2 - 3 个月经周期,往往能见到明显效果,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伴随症状减少。月经不调的治疗相对复杂,疗程可能更长,初期每周 2 - 3 次,持续治疗 3 - 6 个月,依据个人体质、病情轻重及月经恢复情况调整方案,逐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经量。

接受针灸治疗时,女性朋友要留意关键事项。务必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中医医疗机构,专业中医师凭借丰富经验与精准手法,才能确保穴位选取准确、针刺深度适宜,最大程度保障治疗安全与疗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晕针、局部血肿等问题。治疗期间,生活作息应规律,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与调节;饮食上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加重寒湿或血热,影响针灸疗效。同时,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情绪过激易致肝郁气滞,干扰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抵消针灸调节作用。

五、针灸与现代医学结合:生理期健康的双重保障

当下,在女性生理期健康管理领域,针灸与现代医学携手共进展现出独特优势。一方面,对于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由器质性病变引发的患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现代医学的手术、药物治疗可直接针对病灶进行干预,解除病因。与此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改善盆腔局部微环境,缓解术后疼痛、粘连,调节因疾病与手术创伤扰乱的内分泌,助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复发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查手段,如性激素六项检测、妇科超声等,精准诊断月经不调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依据这些客观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针灸与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西药调节激素水平,针灸则从中医角度改善机体代谢、调节排卵功能,双管齐下,标本兼治,让紊乱的月经重回正轨,为女性生理期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针灸这一中医疗法为女性生理期的困扰带来了曙光。它凭借深厚的理论根基、独特的穴位刺激疗法,在缓解痛经、调节月经不调方面成效斐然。随着中西医融合不断深入,相信针灸将在呵护女性生理期健康之路上发挥更大作用,让女性朋友们每月的那几天不再 “难捱”,绽放自信光彩。

作者:浚县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刘华宇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