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作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手段,为无数患者延续了生命的希望。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干体重,它不仅关乎透析的效果,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控制,揭示这场透析中的“平衡艺术”。
一、干体重:透析中的精准之秤
(一)干体重的定义
干体重,顾名思义,是指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既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它是通过透析超滤能够达到最大限度液体减少,且不发生低血压时的体质量。在这个体重状态下,患者体内基本无多余水分潴留,亦不缺水,感觉舒适。
(二)干体重的重要性
干体重是医护人员确定超滤量、选择透析器和确定透析时间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透析的充分性,进而影响患者的血压控制、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多个方面。一个合适的干体重,有助于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减少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二、干体重的评估与确定
(一)评估方法
干体重的评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医学检查以及医护人员的经验综合判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症状体征评估、影像学检查、生物电阻抗评估等。
症状体征评估
这是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医护人员会观察患者是否有眼睑、面部和下肢肿胀,是否有肺部湿啰音,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会考虑患者的血压、体腔液(如胸水、腹水、心包液)和肺充血情况。
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X线、超声检查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胸腔、腹腔以及心包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积液或肺淤血征象。
生物电阻抗评估
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评估方法,通过测量患者身体的电阻抗来估算体内水分含量,从而辅助判断干体重。
(二)干体重达标的标准
干体重是否达标,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
透析过程中无明显低血压
这是评估干体重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可能是干体重设置过低,导致超滤过多。
透析前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干体重合适的患者,透析前血压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临床无水肿表现
患者面部、下肢等部位不应出现水肿。
胸部X线无肺淤血征象
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内无积液,肺部无淤血征象。
心胸比正常
心胸比(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的比值)男性应小于50%,女性应小于53%。
三、干体重的管理:平衡的艺术
干体重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它不仅关乎透析的效果,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患者自我管理
严格检测出入量
患者需要每天记录自己的尿量、饮水量、服药时用水量等,并称重。两次透析间隔期间,透析患者的每次体重增长不能超过干体重的5%。一般来说,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每天喝水量应为300毫升加上前一天的尿量;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每天喝水量应为500毫升加上前一天的尿量。
控制盐分摄入
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透析的负担。因此,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控制盐分的摄入。建议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物、豆腐干、坚果等盐分过多的食物。
合理缓解口渴
口渴是透析患者常见的问题。为了缓解口渴,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如合理食用冰块、糖果,将果汁或牛奶冻成冰块含在口中;将少量柠檬汁挤在嘴巴中;用棉签蘸取少量水来湿润唇部,或使用温水漱口等。
定时称重
患者需要养成定时称重的习惯,最好每天在固定时间、同一体重秤、同一地点来称量体重。同时注意衣服的增减,尤其在换季的时候。
调整饮食方案
当体重波动大于1千克时,患者应及时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可以咨询营养师或医生,制定更合理的饮食计划。
(二)医护人员指导
准确评估干体重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医学检查以及临床经验,准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
根据患者的干体重、身体状况以及透析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透析器、确定超滤量和透析时间等。
定期监测和调整
干体重并非固定不变,它会受到患者饮食、睡眠、营养、季节以及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干体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2至4周评估一次干体重、容量控制和血压控制情况。
四、干体重管理不当的后果
干体重管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透析过程中低血压
如果干体重设置过低,导致超滤过多,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低血压不仅会影响透析的充分性,还可能引发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
干体重管理不当还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分潴留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三)营养不良
干体重管理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由于透析过程中会丢失一部分营养物质,如果干体重设置过高,导致超滤不足,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无法有效排出,进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
五、干体重管理的误区与纠正
在干体重管理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了解并纠正这些误区,有助于提高干体重管理的效果。
(一)误区一:干体重越低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干体重越低越好,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干体重过低会导致超滤过多,容易引发低血压、心衰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应遵循医护人员的建议,将干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误区二:只关注体重变化,忽视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只关注体重变化,忽视其他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干体重管理不当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全面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三)误区三:认为干体重是一成不变的
有些患者认为干体重是一成不变的,不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然而,实际上干体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患者应定期监测干体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医护人员也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透析方案。
六、干体重管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干体重管理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未来,干体重管理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一)个体化管理
未来的干体重管理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透析方案和干体重管理计划。这将有助于提高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精准化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干体重管理将更加精准。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和体内水分含量,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透析方案和超滤量。这将有助于提高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三)智能化管理
未来的干体重管理还可能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管理。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患者的体重、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醒患者就医;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医患之间的实时沟通和指导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干体重管理的便捷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结语
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控制是一场平衡的艺术,它需要在保证透析充分性的同时,避免低血压、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准确的评估与确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以及定期的监测和调整等措施,将干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干体重管理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都能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霍爱景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