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它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食物中毒的预防、识别与急救处理知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用肥皂和热水洗手至少20秒,确保食品加工设备、烹饪器具和餐具的清洁。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 确保食材新鲜
选择新鲜和可靠的食品来源,特别是肉类、家禽、海鲜、乳制品等易受污染的食品。
避免购买过期食品,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确保符合新鲜和健康的标准。
谨慎购买,不购买和食用不明来源的食物。
3. 安全存储食物
食物存储的温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易腐食品如生肉、家禽、海鲜等应存放在冷藏温度下,冷冻食品则应存放在零下18℃以下。
妥善储存食物,食品储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
4. 充分烹煮食物
适当的烹煮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确保肉类、禽类和海鲜完全煮熟,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水平。使用食品温度计可以确保食物达到安全温度。
5. 避免交叉污染
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储存,使用独立的切菜板和刀具来处理生肉、家禽、海鲜等原始食材,并在使用后充分清洁和消毒。
二、食物中毒的识别
1. 共同进食史
食物中毒通常在短时间内大量出现相同症状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有共同的进食史。
2. 典型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用餐后6小时左右。
3. 排除其他病因
如果症状与食物中毒症状相似,但无法确定是否有共同进食史,或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
三、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1. 立即停用可疑食物
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并将其打包送检,以便明确中毒因素。
2. 催吐与洗胃
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如果进食时间在1~2小时内,可以尝试催吐。使用手指、筷子或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壁,引发呕吐,尽量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的吸收。
如果进食时间超过2小时,或者患者催吐困难,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洗胃。洗胃可以有效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减少毒素的吸收。
3. 导泻与利尿
对于中毒时间较长或毒物已深入肠道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导泻治疗。使用硫酸镁、乳果糖等药物促进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反应,促使体内有害物质尽快排出体外。
通过大量补液和利尿方式促进毒物排出,经尿液和肾脏将毒物排出。
4.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发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脱水者给予补液治疗;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等。
5. 及时就医
食物中毒症状严重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
四、总结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但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应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急救措施。同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和食材选择,确保饮食安全。
作者:济源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张小利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