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官方网站

河南交通广播 FM104.1 河南音乐广播 FM88.1 河南农村广播FM107.4

全国服务热线 1589009335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58900933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全国咨询热线:

15890093358

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18号

糖尿病早期症状与控制血糖的科学方法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4-08-12 浏览: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高血糖状态。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3年的数据,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3亿,预计到2045年将增至7亿以上。在我国,糖尿病及其前期状态(糖调节异常)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

许多人对糖尿病的了解还停留在“吃糖太多”的误区中,忽视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多变的早期症状。事实上,糖尿病在早期常常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导致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发展为中晚期,甚至伴有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并结合目前医学证据,介绍控制血糖的科学方法,帮助公众提高健康意识,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

一、糖尿病的类型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迅速,症状明显,必须依赖外源胰岛素维持生命。

2.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发病与遗传、肥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3.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异常,孕期高血糖可影响胎儿发育,增加远期患糖尿病风险。

4. 特殊类型糖尿病:如胰腺疾病、遗传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糖尿病,较为少见。

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即空腹血糖异常(IFG)或糖耐量减低(IGT),此时血糖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胰岛功能已有受损。识别这一阶段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信号:

1.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这是糖尿病的经典表现。高血糖使血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导致患者常感口渴,饮水增多;尿糖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出现多尿;能量利用不足使患者容易饥饿,食欲增加;尽管进食增多,体重却可能下降。

2. 视力模糊

高血糖导致眼球晶状体渗透压变化,引起视物模糊或近视程度波动。视力问题常为患者首发症状之一,尤其在血糖骤升时明显。

3. 乏力、易疲劳

糖代谢障碍使得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体力下降。

4. 皮肤瘙痒、感染反复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皮肤干燥易瘙痒,女性易患外阴念珠菌感染,男性可能出现龟头炎,常伴随皮肤反复感染。

5. 手脚麻木或刺痛

长期血糖升高可能损伤外周神经,导致手脚麻木、刺痛或灼烧感,这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

6. 伤口愈合缓慢

高血糖环境影响伤口修复机制,轻微擦伤或割伤也可能长时间不愈,容易并发感染。

如发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同时出现多项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糖水平。早诊早治可大大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三、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指标

1. 血糖检测指标

| 指标类型 | 正常范围 | 糖尿病诊断标准 |

| 空腹血糖(FPG) | < 6.1 mmol/L | ≥ 7.0 mmol/L |

| 餐后2小时血糖(OGTT) | < 7.8 mmol/L | ≥ 11.1 mmol/L |

| 随机血糖 | 无统一标准 | ≥ 11.1 mmol/L |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 6.0% | ≥ 6.5% |

注:糖尿病前期通常表现为空腹血糖6.1-6.9 mmol/L,餐后血糖7.8-11.0 mmol/L,或HbA1c在5.7%-6.4%之间。

2. 其他检查

- 胰岛功能检测:了解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

- 尿糖、尿酮体检测:辅助判断代谢状态。

- 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微量白蛋白尿检测等。

四、控制血糖的科学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管理的慢性病,目标是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科学的血糖控制需要“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持续监测”三位一体。

1. 合理饮食结构

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总原则是:控总热量、低糖低脂、高纤维、适量蛋白。

饮食建议: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优选全谷物、杂粮、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红薯等,限制精制米面和甜食。

- 增加膳食纤维:多摄入蔬菜、豆类、低糖水果(如番茄、柚子、蓝莓)。

- 适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豆腐、瘦肉。

-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少吃油炸、加工肉类、动物油。

-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每日分配三餐加1-2次健康加餐,保持血糖稳定。

2. 规律运动

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

推荐方式:

-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每周150分钟以上。

- 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训练,每周2次,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基础代谢。

- 日常活动:鼓励步行、爬楼梯等非运动性体力活动。

注意运动安全:空腹或血糖>16.7 mmol/L不宜运动;餐后1小时运动较安全。

3. 药物治疗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需使用降糖药物。常用药物包括:

-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SGLT2抑制剂等。

- 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晚期或高血糖危象。

- GLP-1受体激动剂:兼具降糖与减重效果,适用于肥胖合并糖尿病者。

药物使用需根据医生指导个体化调整,定期复查。

4. 自我血糖监测

家庭血糖仪的普及使自我管理成为可能。建议:

- 初期每天多次监测(如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

- 稳定后每周定期监测,结合HbA1c了解长期控制情况。

- 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便于医生评估药物效果及生活方式调整。

五、糖尿病管理中的常见误区

1. 只靠药物不重视饮食:饮食控制不到位,药效难以发挥。

2. 症状改善就停药:糖尿病是慢性病,需长期控制,擅自停药会导致血糖反弹。

3. “不吃主食血糖就低”:极端控糖易导致低血糖、营养不良。

4. 认为中药、保健品能“根治”糖尿病:目前无根治方法,应防治结合。

六、结语

糖尿病并非一蹴而就,其发病过程缓慢且隐匿。认识早期症状,定期体检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即使确诊,也无需恐慌。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规律的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良好的自我监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建。让我们从识别身体的微妙信号开始,积极预防,科学控糖,共同守护健康。

作者:汤阴县瓦岗镇卫生院 普内科 苏亚珍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