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心脏健康的话题时,二尖瓣这一心脏中的重要结构不容忽视。作为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二尖瓣的正常开闭对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当二尖瓣出现关闭不全时,血液会从左心室倒流回左心房,这种现象被称为二尖瓣反流(MR)。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尖瓣反流的患病率迅速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幸运的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TEER)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为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二尖瓣反流: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正常情况下,当心脏收缩时,二尖瓣会紧密关闭,防止血液从左心室倒流回左心房。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如瓣膜老化、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二尖瓣可能会出现关闭不全的情况,导致血液反流。
二尖瓣反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度反流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反流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严重症状。长期未经治疗的二尖瓣反流还可能引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二、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
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治疗,传统上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包括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两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治疗二尖瓣反流,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风险高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高龄、体弱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来说,外科手术往往难以耐受。
三、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微创治疗的新选择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为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手术通过股静脉穿刺,将特制的二尖瓣钳夹器送入心脏,在三维超声引导下精准夹合二尖瓣反流部位,有效减少反流,改善心脏功能。
手术原理: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利用特制的二尖瓣钳夹器,通过导管技术将其送入心脏二尖瓣反流部位。在三维超声的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二尖瓣的结构和反流情况,并精准地调整钳夹器的位置和角度。一旦钳夹器准确夹合反流部位,即可有效减少反流,恢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
手术优势:
微创: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无需开胸,仅通过股静脉穿刺即可完成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安全:手术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准确,操作精细,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适用广泛:特别是对于高龄、体弱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四、手术流程与操作要点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手术过程,需要心脏介入专家团队的紧密协作和精准操作。手术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股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静脉穿刺,建立手术通道。
导管送入:通过穿刺鞘将导管送入心脏,直至到达二尖瓣反流部位。
三维超声引导:利用三维超声技术观察二尖瓣的结构和反流情况,为手术提供精准定位。
钳夹器送入与调整:将特制的二尖瓣钳夹器送入心脏,并根据三维超声的引导调整其位置和角度。
夹合反流部位:一旦钳夹器准确夹合反流部位,即可有效减少反流。
效果评估与退出: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确认无误后退出导管和穿刺鞘。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脏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术后恢复与长期管理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住院观察1-3天,以便医生监测其生命体征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即可下床活动,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为了保持手术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长期管理。这包括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以监测瓣膜功能、遵医嘱服药(如抗凝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心脏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语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为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通过精准的操作和长期的管理,该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反流、改善心脏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在选择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作为治疗手段时,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原理、风险和长期管理要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和治疗。
作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陈艳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