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意外和急症总是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在紧急时刻,选择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中西医急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为生命健康争取更多机会。
中医急诊历史悠久,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它强调人体的整体性,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来应对疾病。在面对昏厥这种常见急症时,中医常用针刺疗法。当发现有人突然昏厥,经验丰富的中医会迅速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人中位于鼻唇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刺激此处能开窍醒神;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并拢后,肌肉最高点处,针刺该穴位可起到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这些穴位如同人体的“开关”,通过针刺激发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促使患者苏醒。
对于急性胃痛,中医会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若是因寒邪入侵导致的胃痛,艾灸是常用的方法。艾灸神阙、中脘等穴位,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重要穴位,艾灸此处可培元固本;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艾灸它能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而对于因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中医可能会采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通过按摩胃脘部及相关穴位,如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疼痛。
中医还有独特的放血疗法应对高热惊厥。当儿童出现高热惊厥时,在紧急情况下,医生会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等穴位放血。少商穴在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商阳穴位于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放血可以泄热开窍,让体内的热邪有出路,从而起到止惊退热的作用。
西医急诊则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应对急症时更注重快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在处理急性创伤方面,西医有着一套完善的急救体系。当遇到车祸、工伤等导致的大量出血时,西医首先会采取直接压迫止血的方法,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阻止出血。同时,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和血液,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然后,会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心脏骤停这种危及生命的急症,西医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关键的救命手段。CPR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胸外按压通过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以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开放气道则是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保证呼吸通畅;人工呼吸是通过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提供氧气。此外,除颤仪的使用也至关重要,对于心脏骤停伴有室颤的患者,及时进行电除颤能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在急性中毒的救治上,西医会迅速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尽快清除体内的毒物。同时,会根据毒物的种类,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会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等解毒剂;对于一氧化碳中毒,会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中西医急诊在应对常见急症时各有所长。中医急诊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但其治疗效果可能相对较慢,且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西医急诊则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快速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处理紧急创伤、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时效果显著,但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在实际的急诊救治中,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西医会迅速进行头颅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进行溶栓、取栓等治疗。而中医则可以在后续的康复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再如,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西医会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中药方剂,如大承气汤等,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速病情的好转。
了解中西医急诊的差异和优势,能让我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更加从容。在紧急时刻,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或者将中西医急救方法结合起来,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郑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冯皓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