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这个精密的“发动机”中,主动脉瓣如同一个至关重要的“阀门”,它的正常开合保障着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然而,当这个“阀门”出现问题——患上主动脉瓣狭窄时,心脏和全身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过去,传统治疗方式存在诸多局限,如今,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的出现,成为了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福音。
一、认识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主要由瓣膜结构发生病变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逐渐钙化、增厚、僵硬,导致瓣口狭窄,使得心脏泵血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此外,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风湿性心脏病等因素,也可能引发主动脉瓣狭窄。
轻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平均生存期仅为2-3年。
二、传统治疗的局限
以往,外科开胸换瓣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方式。这种手术需要打开患者的胸骨,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使用体外循环设备维持血液循环,然后置换病变的瓣膜。虽然该手术能够有效治疗疾病,但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长。对于一些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创伤,只能无奈地选择保守治疗,眼睁睁看着病情恶化。
三、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革命性突破
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也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它通过外周血管(如股动脉),将人工瓣膜压缩后经导管输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然后释放人工瓣膜,替代病变的瓣膜,恢复正常的血流功能。
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微创”。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无需打开胸骨,仅通过一个微小的穿刺口就能完成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这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周期。许多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就能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得到了快速改善。
此外,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患者。对于那些因为高龄、身体状况差等原因无法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TAVR手术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而且,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体外循环设备,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
四、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的治疗过程
在进行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该手术,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时,患者通常处于全身麻醉状态。医生在患者的股动脉处进行一个小切口,将导管沿着血管路径小心地送入心脏,到达主动脉瓣位置。随后,通过导管将压缩的人工瓣膜精准地释放到病变瓣膜处,人工瓣膜会自动膨胀并固定,替代原有狭窄的瓣膜发挥作用。整个手术过程一般在1-2小时左右,医生会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确保人工瓣膜的位置和功能正常。
五、术后康复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脏功能。一般来说,患者在术后1-2天就可以转出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如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人工瓣膜的工作情况,评估患者的恢复状态。
微创介入瓣膜植入术的出现,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它以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改变了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格局。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项先进的技术,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成人心脏外科 王保才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