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儿童保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意义远不止于定期体检。从呱呱坠地到18岁成年,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变化,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需求和挑战。做好儿童保健,就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0-18岁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做的7件事。
一、定期健康检查,绘制成长“晴雨表”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就如同为孩子的成长绘制一份精准的“晴雨表”,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体检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生长指标,能直观反映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除了生长指标,医生还会进行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体格检查,排查是否有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异常、腹部包块等潜在问题。同时,评估孩子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等发育情况也至关重要,另外,视力、听力、口腔等专项检查也不可或缺,早期发现视力、听力障碍以及龋齿等问题,能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科学喂养,为成长注入能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学喂养是为其注入充足能量的关键。对于0-6个月的婴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富含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且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若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的配方奶。随着孩子的成长,4-6个月时就需要逐渐添加辅食了。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孩子1-3岁这个阶段,饮食应逐渐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各类食物都要合理摄入,但要注意控制油、盐、糖的用量,避免孩子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降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三、预防接种,筑牢免疫防线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犹如为孩子筑牢一道坚固的免疫防线。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孩子需要按时完成各类疫苗接种,家长务必严格按照接种程序,按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并认真记录接种时间和疫苗种类。如果因特殊情况导致漏种疫苗,应及时补种,以确保孩子的免疫保护效果。在接种疫苗前,家长要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急性疾病、过敏史等,以便医生判断孩子是否适合接种。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局部红肿疼痛等。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微的、一过性的,一般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孩子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抽搐等,应立即就医。
四、关注口腔健康,绽放灿烂笑容
口腔健康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孩子绽放灿烂的笑容,还与他们的营养摄入、消化吸收以及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从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应开始关注其口腔护理,同时要控制孩子的糖分摄入,减少糖果、饮料等高糖食品的食用频率,因为过多的糖分容易被口腔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龋齿。此外,建议孩子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龋齿、牙龈问题等口腔疾病。对于易患龋齿的孩子,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涂氟、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涂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性,窝沟封闭则可将牙齿表面的窝沟填平,使食物残渣不易残留,从而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五、呵护视力,擦亮心灵之窗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患近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因此,呵护孩子的视力,擦亮他们的心灵之窗刻不容缓。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就要注意孩子的用眼环境,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孩子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定期为孩子检查视力也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孩子从3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通过视力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早期发现和干预视力问题,对于孩子视力的恢复和改善至关重要。
六、重视安全教育,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孩子会爬、会走开始,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他们缺乏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重视安全教育,为孩子撑起一把坚固的保护伞必不可少。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让孩子了解交通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防走失等方面的知识。在交通安全方面,要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不在马路上玩耍等。对于乘坐汽车的孩子,要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确保乘车安全。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好防火防电措施,将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同时,要将插座、电器等安装在孩子不易触摸到的位置,避免孩子触电。此外,溺水是儿童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独自或与小伙伴到河边、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游泳,即使在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也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并做好防护措施。
七、关注心理行为发育,塑造健康人格
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与身体发育同样重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未来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变化,从婴儿期的情绪表达、亲子依恋,到幼儿期的语言发展、社交互动,再到学龄期的学习能力、同伴关系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行为发展特点。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
儿童保健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的过程,涵盖了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做好这0-18岁必做的 7 件事,即定期健康检查、科学喂养、预防接种、关注口腔健康、呵护视力、重视安全教育以及关注心理行为发育,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儿童保健工作,陪伴孩子茁壮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蒋琼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