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精密复杂的“机器”中,血管犹如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络,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其中大脑作为“总指挥官”,对血液供应的需求尤为迫切。血管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大脑的“使用寿命”,一旦血管出现问题,大脑功能就会遭受重创,甚至引发血管性痴呆等严重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护血管,预防痴呆呢?
血管与大脑:生命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大脑是人体最耗能的器官,尽管重量仅占体重的2%,却需要消耗全身20%的氧气和能量。这一高需求完全依赖于血管系统提供的稳定血液供应。一旦血管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狭窄或堵塞,大脑的氧气和养分供给就会中断,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研究显示,心血管健康评分低的人群,其大脑年龄(脑龄)比实际年龄更大,脑龄差(预测脑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显著增加。例如,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发现,心血管健康评分低的人,即便处于中年阶段,其脑龄差也明显高于评分高的人群。这意味着,血管健康状况不佳会加速大脑衰老,增加认知障碍和痴呆风险。
血管病变如何“偷走”大脑功能?
血管病变对大脑的损害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实现:
1. 氧气和营养供应中断:血管狭窄或堵塞会导致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引发神经细胞凋亡。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的血栓,可能瞬间阻断脑部血流,造成脑梗死。
2. 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会削弱血脑屏障功能,使有害物质(如炎症因子、重金属)侵入大脑,诱发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3. 血流调节失衡:高血压等疾病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影响大脑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某些区域长期供血不足,加速认知功能衰退。
科学养血管:从日常习惯做起
养护血管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方法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有效:
1. 健康饮食:为血管“减负”
多吃“血管清道夫”: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坚果(如核桃、杏仁)和亚麻籽油,可降低血脂、减少炎症。
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促进其排出体外。
控制“三高”饮食:减少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盐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
2. 规律运动:让血管“年轻化”
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辅助:每周2次抗阻训练(如举哑铃、深蹲),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减少体脂堆积。
3. 戒烟限酒:远离血管“杀手”
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戒烟后2个月,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6个月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
限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 充足睡眠:给血管“充电”
保证79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干扰血管内皮修复,增加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睡眠质量: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监测“三高”指标: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血脂和血糖,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评估血管健康:40岁以上人群建议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预防痴呆:从血管健康开始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或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其预防需从源头抓起:
1.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mmol/L以下。
2. 保持大脑活跃:通过阅读、下棋、学习新技能等方式进行脑力锻炼,促进神经可塑性。
3. 社交互动:多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血管健康是大脑长寿的基石。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不仅能延缓血管衰老,还能有效降低痴呆风险。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行动,为大脑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邢台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二科 张茜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