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于口咽或胃内容物被吸入喉部、气管、支气管及下呼吸道所导致的炎症。这种病症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占比约为5%-15%,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约占老年CAP的71%。吸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可能无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本文将重点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吸入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
吸入性肺炎的病因与分类
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主要与误吸有关,误吸是指食物、口咽分泌物或其他刺激性物质通过声门进入气道的现象。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前者伴有剧烈呛咳、呕吐等症状,后者则无明显症状,但反复隐性误吸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吸入性肺炎通常分为三类:
1. 化学性吸入性肺炎:吸入物直接损伤肺组织引起的炎症,如吸入胃酸后出现的肺炎。
2. 感染性吸入性肺炎: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口咽分泌物引起的肺部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形式。
3. 阻塞性吸入性肺炎:吸入固体物质引起气道阻塞和炎症。
支气管镜检查概述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项内窥镜技术。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将支气管镜经鼻或口置入,通过声门插入气管、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情况,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患者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情况,包括炎症、肿瘤、异物等,还可以进行多种操作,如吸痰、肺泡灌洗,采集气道内的分泌物送检,以确定引起肺炎的具体病原体。此外,还可进行肺组织活检、局部给药、止血、取出异物和切除肿瘤等操作。
支气管镜检查在吸入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
1. 明确诊断: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和支气管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及其严重程度。通过镜下观察,可以发现气道内的炎症、水肿、异物及分泌物等,为诊断提供直接证据。
2. 病原体检测:通过支气管镜采集气道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确定吸入性肺炎的具体病原体。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支气管镜检查结合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可以无偏倚地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提高病原体检测的准确性。
3. 解除气道阻塞:吸入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及时吸出气道内的痰液和异物,解除阻塞,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镜下肺泡灌洗可以清除肺部的炎症分泌物,促进炎症吸收。
4. 指导治疗: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指导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通过镜下观察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支气管镜检查在吸入性肺炎诊断中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 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或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肺部浸润或气道阻塞。
- 怀疑存在气道异物或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 需要明确病原体以指导抗生素治疗。
禁忌症则包括:
-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检查。
-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检查过程中出血不止。
- 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总结
支气管镜检查在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镜下观察和病原学检测,可以明确诊断,确定病原体,解除气道阻塞,指导治疗。然而,支气管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禁忌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怀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适应症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查和治疗,可以提高吸入性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邢台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胜云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