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部健康的“守护战”中,肺结节宛如隐藏在暗处的“小敌人”,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潜藏着巨大风险。而医学影像技术,无疑是这场战斗中的“利器”,为肺结节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坚实保障。
肺结节,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可能偶然被发现。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有症状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由于其病因复杂,可能是良性病变,如炎症、结核等,也可能是恶性病变,如早期肺癌,因此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医学影像在肺结节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够发现肺部是否存在异常阴影或结节,为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不过,它分辨率有限,对于较小的结节或早期病变可能无法清晰显示,就像用一张“大网”去捕捉“小鱼”,容易漏诊。
胸部CT扫描则是诊断肺结节的重要工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它能够详细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结节的性质、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对于早期病变或较小的结节,CT扫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例如,低剂量螺旋CT作为胸部CT的一种,通过降低管电流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筛查需求,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等,能够发现更多早期的肺结节,让早期病变无所遁形。
高分辨率CT(HRCT)更是提供了更详细的肺部图像,特别适用于评估肺部的微小结构变化,如间质性肺病,在肺结节的精细分析中也有着出色表现。而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技术,能够评估结节的代谢活性。通过注射特殊的放射性药物,利用仪器检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若结节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为选择穿刺活检部位提供重要依据。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气道和肺部病变的方法,对于靠近支气管的肺结节,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情况,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刷检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经皮肺穿刺活检则是在CT或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针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直接获取结节的“样本”,为明确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然而,医学影像诊断并非完美无缺。不同影像学技术各有优劣,且影像结果的解读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的深入了解。此外,一些肺结节可能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医学影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医疗机构要不断提升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培养专业的影像诊断人才。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建议,按时进行复查。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医学影像的优势,才能为肺结节诊断保驾护航,让更多的肺结节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肺部健康。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大勇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